對品牌有價值的對象很多,可以使物質客體,也可以是思想觀念,例如“顧客就是上帝”等。品牌本身的價值也有很多,可以是物質價值,也可以是精神價值。這些對有品牌有價值的東西以及品牌本身所具有的各種各樣的價值,集合起來就構成一個品牌的價值體系。價值體系中的各種價值觀,由于對其品牌的意義不同,作用不等,品牌經營者在經營管理中會對這些價值觀進行取舍和排序,確定一個最有意義的價值觀,即最高價值觀。品牌價值觀一般是最高價值觀的表述,不可能囊括品牌價值體系的所有方面。
通過對許多成功品牌的考察,管理專家們給出了如下的品牌價值次序:
(1)人的價值高于一切。品牌的價值就在于關心人,尊重人,滿足人的物質和精神的需要。同時,對于那些要獲得成功的品牌來說最有價值的因素不是物,不是制度,而是人。
(2)人的知識不如人的智力,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質,人的素質不如人的覺悟。
(3)共同的價值觀念、經營理念等軟管理要素的價值要高于硬管理要素和其他因素的價值。這一思想典型地表現在麥肯錫七S框架的表述之中:“我們認為共同的價值觀對一切企業都是非常重要的,它可能是大公司最為保密的‘秘密武器’”。七S框架認為:“在企業經營中,例如,技術力量、銷售力量、資金力量以及人才等等,雖然都是重要因素,但最根本的還是正確的經營理念!毙拍畹闹匾源蟠蟪^技術、經濟資源、組織結構、創新和時效。
(4)為社會服務的價值高于利潤的價值。這是因為,一方面品牌的使命在于向社會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,利潤不應成為品牌經營的最高目的,只應視為社會對品牌的回報;另一方面,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最有效手段,也不是利潤指標,而是為社會多做貢獻的使命感。
(5)共同協作的價值高于獨立單干的價值,因為共同協作適應現代生產經營的社會性。
(6)集體的價值高于自我的價值。如果個人要自我膨脹,就會在集體中產生失落感。
(7)普通崗位的價值高于權力的價值。凡人創造生產率,最清楚事情應該怎么辦的是普通員工,而權力僅是權力,并不會給人帶來知識。
(8)品牌知名度的價值高于利潤的價值。索尼公司前總裁盛田昭夫認為:犧牲利潤來提高品牌知名度,不但可以開始譜寫本品牌的歷史,而且最終也能夠獲得更多利潤;犧牲知名度而擭取利潤,就永遠不會有本品牌的歷史。
(9)維持員工隊伍穩定的價值高于賺錢的價值。一個繁榮時期“招聘”、蕭條時期“解雇”員工的企業,不僅不能贏得人心,保住人才,更不能形成企業共識。在蕭條時不解雇員工,企業雖然會犧牲一些利潤,但可以留住人才,贏得人心,形成共識。擁有人才、贏得人心,才有利于品牌的長遠發展。
(10)顧客第一,員工第二,本社區第三,第四也就是最后才輪到股東。
(11)用戶的價值高于技術的價值。品牌的發展應該靠用戶和市場來驅動,而不是靠技術。用戶的建議總是最為經濟實惠的,這便是服務的黃金法則。 (12)保證質量的價值高于推出新產品的價值。因此,就采用未經證實的新技術來說,許多品牌都愿意“在市場上以甘居亞軍為榮”。
(13)集體路線的價值高于正確決策的價值。因為重要的不是決定本身,而是人們對于決定負責和了解到何種程度,否則,最好的決定也能被破壞,正像最壞的決定也能搞得不錯一樣。
(14)顧客第一,家庭第二,工作第三。
這一品牌價值次序來源于許多成功品牌的經營實踐經驗。對許多尚未完全把握自己價值觀的品牌而言,其指導意義是毋庸置疑的;但它不一定對所有品牌都適用。因此,一個品牌在確立自己的最高價值時,還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進行考慮。
|